发布时间:2019-11-04 14:06 作者:admin_jmx 点击量:
—湖南信息学院商学院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有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与企业行业的协调育人,构建多方协调育人的新格局,在杨虹校长和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5月,商学院结合《湖南信息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制定了《商学院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实施方案》,开展了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活动。
方案一经公布,教师们踊跃报名,经过细心规划与统筹协调,商学院最终审核通过6个专业的12名教师分赴Shoppe、湖南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8家企业实践。
图1 李梦婷老师在Shoppe实践的合影
在暑假实践期间,老师们俯下身子认真学,沉下心来细心看,深感收获颇丰。
1.走近行业,反思供需错位
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高校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绝对不是“纸上谈兵”。只有走近行业,了解行业现状,才能真正认识到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我们应如何去培养人。如,金融专业的欧璇教授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践时就发现,金融客户理财水平的提高及投资需求的多样化,是金融机构当前面临的机遇更是挑战。银行和证券公司要在金融市场中争夺客户提高业绩,需大力推进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工作,这就引致行业对金融营销人员的需求量增大。反思到人才培养上欧教授认为目前金融类专业从某种程度上都忽略了金融产品营销技能的培养,《金融营销学》在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纳入核心课程,考核体系也只侧重理论评测,对学生的营销技能考查不够重视,缺乏实践考核方式,并将有关的思考融入到了最新的《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中。
图2 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去企业看望实践学习教师
2.广纳资源,助推金课建设
课程作为教育最微观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程的改革。随着大数据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张,对人才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湖南信息学院的商科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一直是商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师思考的问题。以往老师们想到的数据分析工具多是SPSS软件、MATLAB软件,但对于文科类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还是较大,学习效果也一般。通过实践,电子商务的杨晓珊、彭熙灿两位老师就发现实际在企业中用excel做数据分析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两位老师就总结出一套平台原始数据的抓取以及如何利用Excel对原始数据做透视分析帮助选品,帮助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进行合理定价的方法,并将相关知识以及操作规则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纳入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
图3杨晓珊等老师在联科电商的实践工作照
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做好课堂思政,应该成为金课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以及与企业人员的深入交流,92.86%老师都在实践总结中提到了“企业文化”,并提到企业在招收本科毕业生时,比起在校就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技巧的人才而言,企业更看重学生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不断求新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商务英语专业的石旺君老师就提出作为应用型高校,我们应将企业关注的这些因素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3.总结实践,确立科研方向
高校内涵建设的展开需要科研成果的保障,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成为我们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总结,老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研究设想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年青教师也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梁婷老师在参与湖南康程物流的程配落地配项目时,为解决大件货物分拣人力成本高的问题,就提出了“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中小物流企业智能设备提升的机会与风险分析”的研究课题;舒南老师在参与康程铁路港项目,为解决运输配送过程中的错配失误问题,提出了“基于医药产品的配送服务评价机制研究”的研究课题,并作为之后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老师们纷纷表示将赴企业锻炼学习作为科研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与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寻找科研创新点,发挥高校教师专业理论优势为企业解决问题,推进横向项目合作,真正做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图4 教师代表作实践汇报
在9月份开学的商学院暑期实践汇报会上,校领导为参与暑期实践的老师们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点赞,并总结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为此次在企业的深入实践锻炼,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促使教师们进一步去发现各专业发展中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专业有坐标的内涵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5 刘初生副校长给商学院教师暑期实践汇报做点评